访谈鹤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郝中平
主持人:介绍下我市乡村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郝中平:全市土地面积218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15.2%,丘陵占29.6%,平原占52.8%,泊洼地占2.4%。我市共有乡镇(涉农办事处)40个,行政村(涉农)856个。全市耕地168.79万亩,其中基本农田148.33万亩,目前基本建成高标准农田140.5万亩。2024年,农林牧渔总产值152.87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52.21亿元、占比35.3%,畜牧业总产值80.8亿元、占比52.9%,渔业总产值1.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02元、位居全省第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5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85元,增长6.2%。
主持人:一提到农业,第一印象就是“种地”两个字,能介绍下我市的粮食生产情况如何、又有哪些优势吗?
郝中平: 我市是粮食生产功能区,自古就有“黎阳收、顾九州,黎阳熟、天下足”的美誉,粮食生产历史悠久。近年来,我市坚持“优而强”的发展路径,坚持把粮食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单产提升屡创新高。我市把粮食单产提升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重要抓手,2024年我市高产攻关田小麦912.6公斤/亩,创全国冬小麦高产纪录;玉米1216.81公斤/亩、花生752.3公斤,创全市高产记录。2025年我市高产点平均亩产852.9公斤、60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705公斤均再创新高。二是综合保障能力提升。通过小麦、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带动我市粮食均衡增产,2024年全市粮食单产全省排名第二,夏粮单产全省第二,秋粮单产增幅全省第二。今年小麦,由于管理科学,指导到位,我市小麦品质优于往年,预计单产位居全省前列。三是种业发展基础强劲。全市现有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1家、院士工作站1个、农作物种业企业37家,先后选育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永优浚单系列、鹤麦系列、春晓系列等玉米小麦新品种111个。全市建立小麦种子繁育田20万亩以上。依托市农科院分子育种实验室,积极衔接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鹤壁研究院、神农种业实验室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鹤壁)等9个科研平台。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与法国恒基利马格兰种业有限公司进行签约合作。四是高标准农田成效显著。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40.5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94.9%。同时,以“三沟四渠”整治为内容开展沟渠连通整治,共排查沟渠2364.69公里,开挖疏浚沟渠964.35公里,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沟渠连通任务。
主持人:那在畜牧方面优势什么样的情况呢?
郝中平:近年来,我市以生猪、家禽、牛羊产业为重点,发挥优势,加快推进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绿色化、服务社会化,加快构建起布局合理、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环境友好、产销协调的畜牧产业格局,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保障优质畜产品有效供给,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2.9%。2024年全市生猪存栏84.6万头,同比增长4.24%,生猪出栏125.02万头,同比增长6.93%;猪肉产量9.75万吨,增长10.24%。家禽出栏8865.3万只,增长0.45%;禽肉产量12.08万吨,增长4.65%。2024年,生猪存栏、出栏、猪肉产量及肉类总产量同比增幅均位居全省首位,其中肉类总产量为22.57万吨,同比增长6.98%,较全省增幅高出4.7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