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鹤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邓云彪
主持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了让我们鹤壁的天更蓝,空气更清新,今年以来,我市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效果怎么样?
邓云彪:2025年,我市坚决扛稳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工作状态,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印发《鹤壁市决战决胜“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和污染防治任务清单,开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企业污染减排、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9个攻坚战,实施餐饮油烟、畜禽养殖、矸石山等8个精细化专项治理,紧盯“一炮一烧一车一尘和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重点领域,持续筑牢生态环境保护防线。一是严格烟花爆竹管控。持续营造严控烟花爆竹高压态势,保持“双禁”工作在全省的领先位置,严厉打击违反“双禁”行为。二是强化秸秆、散煤禁烧管理。强化秸秆禁烧日常监管,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制度,综合运用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强化日常监管,实行秸秆禁烧奖惩制度,坚决杜绝秸秆焚烧行为。持续强化散煤治理,严查严打使用散煤违规行为。推进畜禽养殖业清洁能源替代,全市共223家养殖场申报清洁能源替代项目,154家已完成改造,69家完成燃煤锅炉拆除,项目结项率100%。三是推进移动源污染治理。实施“车油路企”一体化管控,坚持工业企业“阳光运输”、主城区车辆管控等措施,强化重点用车单位监管,企业门禁及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应装尽装,不断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新能源化,全市矿石采选与加工、发电、商砼(沥青)搅拌站等9个重点行业保持100%清洁运输。四是强化扬尘污染防治。深化扬尘污染综合治理,联合各行业领域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执法,依法处罚扬尘治理不达标的建筑市场主体。1—7月份共检查施工项目4626项次,限期整改620条,已全部整改完毕。五是推进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持续提升工业企业生产、存储等环节无组织排放治理水平,严格管控挥发性有机物。提升重点企业绩效分级水平,鼓励企业通过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治理升级等措施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另外,针对近期环境形势,我市实施三个“大行动”来助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一是开展“大拆除”行动。进一步完善砖瓦窑行业淘汰拆除,商砼(沥青)、砂石骨料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实施绿色发展激励政策,推进落后低效产能淘汰退出。推进汽修行业钣金喷涂工序退出,企业喷涂工序逐步拆除,畜禽养殖业清洁能源替代。通过针对不同环保治理水平的企业实施差别化管控措施,增强行业和企业的内生动力,筑牢高质量发展绿色根基。二是组织“大清洗”行动。组织工业企业开展大清洗行动,全面清洗厂房建筑等公共区域积尘,对厂房建筑进行立面清洗和楼顶板冲洗保洁,对道路两侧绿化区域实施喷灌降尘作业,进一步削弱PM10等污染物对于我市环境质量影响。三是举行“大帮扶”行动。组织业务人员对重点涉气企业实施24小时驻厂帮扶,围绕减排措施落实、污染物排放合规性、“阳光运输”执行情况及厂内移动源管理等方面开展现场监督指导,确保减排效果。持续开展工业企业夜间帮扶,严查工业企业环境违法。加强移动源污染巡查值守,严防违规移动源入市。
截至目前,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同比改善程度均位于全省前列。
主持人:良好的水系环境是城市鲜活的灵魂,更是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依托。咱们今年以来在碧水保卫战中,重点做了哪些工作?另外,眼下正值汛期,大家也很关心汛期里的水质保障问题,针对汛期水环境安全,咱们是如何提前布局、精准施策的?
邓云彪:今年以来,我们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一是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要求,对排污口实施分类整治,全市共排查出需要整治入河排污口82个已全部完成整治。二是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建设。建立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循环利用有机结合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扎实推进全市14个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开展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补短板行动。积极开展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污水资源化利用能力、监测监管能力提升行动和化工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确保到2025年底,我市省级以上工业园区配套的污水管网质量和污水收集效能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全市7个河流责任目标断面水质全部达到省定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保持100%。针对汛期水环境安全,我市提前部署、统筹安排,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汛期水环境监管的通知》,加强汛期水质监测预警、汛期污染强度分析研判。建立会商研判机制,定期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召开研判会,分析全市水环境质量状况。组建水污染防治专家团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25个水质监测预警点位,进一步提升科学预警能力。密切关注河流断面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提前开展闸前、沟渠、坑塘等水体排查治理,严控污染物排放,严肃查处利用汛期超标排放、偷排等环境违法行为,严防跨市界污染事件发生,确保汛期水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