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淇河:“数字哨兵”守护千年碧水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滺滺,桧楫松舟。”发源于太行山脉的淇河,是华北地区珍贵的生态廊道,更是鹤壁的母亲河。夏日淇河,波光粼粼,芦苇丛中鸟鸣婉转。这条滋养百万鹤壁儿女的河流,曾一度面临垃圾偷排、监管滞后的困境,“看得见问题,管不住源头”。如今,随着101座数字瞭望塔沿河矗立,一场智慧革命正悄然守护着千年淇河,这些瞭望塔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哨兵”。
政策推动,智慧守护应时而生
2024年12月,水利部等六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意见》吹响号角,“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成为明确目标。肩负生态使命,中国铁塔鹤壁市分公司(以下简称“鹤壁铁塔”)与鹤壁市水利局携手,依托全国210万座通信塔资源,特别是鹤壁本地2200余座铁塔的独特优势,启动智慧淇河全域监控系统建设,构建覆盖全流域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以通信铁塔为基座的“数字哨兵”矩阵。
“这些数字瞭望塔,正是我们常见的通信铁塔的智慧升级。”鹤壁铁塔拓展部经理郭欣介绍。如今,在淇河沿岸、水库及淇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关键生态区域,通信铁塔除提供基础服务外,还加装了高清摄像头,成为生态保护的前哨站。自2024年项目启动以来,这套系统已实现对淇河流域的实时监控,能够及时发现、预警并联动处置违法的车辆、船只和人员。
不仅如此,在汛期通过立体化监管体系,项目将传统人工巡查效率提升数倍,大幅缩短应急响应时间,有效避免因河道阻塞、堤防破坏引发洪涝灾害,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科技筑基,高低结合织密生态保护网
“利旧存量、高低结合、新建补点、聚合平台”——这是智慧淇河项目的建设基石。沿淇河上中下游,35套高点位监控设备与66套低点位监控设备交织成严密“天网”,悉数接入中国铁塔强大的智能监控中枢平台。
在监测大屏前,郭欣轻点鼠标,画面视角从高空迅速拉近到水面,水鸟嬉戏、捕鱼的生动场景清晰呈现。“摄像头点位高低错落,既有40米高的观鸟云台,也有贴近水面的低角镜头。配合中长焦镜头和激光补光技术,即使在夜晚或大雾天,河面动态也一览无余。”郭欣介绍,鹤壁市1560余座高度在40米以上的铁塔化身“千里眼”,单个机位覆盖半径达数公里,实现了淇河沿岸乡镇、山林、河流的100%无缝监控。
5G高速传输、大数据深度挖掘、AI智能算法协同发力,对实时视频流进行精准解析,让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细微变化都无所遁形。
AI赋能,“数字哨兵”精准识别预警
系统如同部署了不知疲倦的“数字哨兵”,近百种AI算法24小时在线巡逻:工程车闯入河道保护区?“非法施工”警报瞬间触发;钓竿、网具现重点水域?“违法捕捞”预警即时生成;采砂船擅闯禁采区?“非法采砂”警报与铁证同步锁定;烟火燃起、垃圾倾倒、林木遭伐……系统均能火眼金睛般识别告警。
鹤壁铁塔副总经理李海义介绍,系统运用“AI+大数据”,针对“违法捕捞”“非法采砂”“烟火燃起”等行为进行了专项模型训练,构建了智能识别数据库。“智能识别—自动告警—工单派发—联动处置”的高效管理闭环,为执法提供了精准靶向。
项目依托鹤壁铁塔资源,展现出强大综合优势。覆盖全、响应快:“凡有人烟处,皆有通信塔”。鹤壁铁塔200余人的专业维护队伍7×24小时待命,确保监控网络“永在线”。成本优、部署活:12项基础功能与100+可选AI算法灵活组合按需部署,显著降低智慧治理门槛,综合成本下降超50%。协同强、机制新:创新打通“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联通“行政执法+公益诉讼”数据链,实现跨部门全流域高效联合监管。
效益彰显,绘就人水和谐新图景
智慧淇河项目已结出生态、社会、经济三重硕果。生态屏障更牢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淇河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提升。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淇河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这里生长的维管束植物达到90科541种、脊椎动物351种、鸟类220多种,白鹭、灰鹤、白天鹅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沿河可见。每到候鸟迁徙季节,多种珍稀鸟类成群结队到淇河觅食,淇河鱼类达到64种,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频现,淇河已成为动植物的宜居天堂、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
鹤壁市通过智慧淇河全域监控系统,治理效能大提升:系统上线后,流域内非法采砂、违法捕鱼等违法行为发生率同比下降约90%,传统“人海战术”式巡查需求大幅降低,监管人员单日巡查里程减少约70%,工作效率提升约50%;依托“一塔多用”资源复用模式,系统整合通信、电力等部门杆塔资源,节省一次性建设成本约1050万元;同时,AI自动预警与远程处置功能替代80%以上现场执法任务,结合系统智慧广播成功劝阻违规游泳数百次、制止乱丢垃圾等行为,每年减少人力投入、车辆燃油等运维支出超90万元,防汛资金配置效率提升40%以上。据郭欣介绍,仅智慧广播功能每年即可避免数百次人工劝导成本,真正实现“科技降本、智慧增效”。
激发发展新动能:鹤壁铁塔通过深度推进“通信塔—社会塔—智能塔”的转型升级战略,在水利行业实现创新突破,项目成为“智慧河湖”治理标杆,为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输出可复制经验,有效带动本地信息化产业发展。同时通过跨部门杆塔资源共享、数据平台融合及“塔长制”运维体系,推动水利、气象、国土等多领域数据互通与应急联动,使灾害预警响应效率提升60%以上,社会治理成本降低超40%。这一模式不仅赋能水利行业数字化转型,更以“共享经济”范式为交通、能源、生态保护等行业提供可复制的智能治理解决方案,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支撑。
鹤壁铁塔总经理何志勇表示:“点多面广、站高望远的通信铁塔,已成为多功能生态卫士。我们不仅在河湖监控中植入AI算法,全天候监测垃圾漂浮物等隐患,还创新打造‘塔巢一体’无人机基站,将通信塔房升级为无人机机巢,构筑‘高空慧眼+低空巡查’的立体防控体系,用科技全方位守护环境生态健康。”
从“人工巡河”到“智能预警”,从“单点治理”到“全域协同”,智慧淇河项目正以科技之笔书写人水和谐的时代新答卷。这不仅是千年淇河的数字守护传奇,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科技赋能,让母亲河碧水长流,让幸福永续绵长。
鹤壁市水利局专家评价:“智慧淇河系统是科技赋能河湖管理的典范,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从分散管理到全域协同的革命性转变,为守护一河碧水提供了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