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滨区“低空智慧”赋能城市治理 “空中哨兵”守护百姓平安
清晨,无人机化身“空中哨兵”,将交通违停、河道漂浮物等画面实时传回低空服务平台;淇河上空,警用无人机循环播放防溺水警示语,高空摄像头紧盯岸边动态;大型活动现场,无人机既是“流动引导员”,又是“全景监测站”……作为淇滨区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河南领飞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自今年年初携低空经济核心技术落地以来,“无人机+”已融入我市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在公安、应急管理、生态保护等方面搭建了城市级低空智慧体系。8月28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空中巡逻队”织密平安防护网
在公安方面,淇滨区凭借“无人机+警务”模式,组建了一支“空中巡逻队”,打造空天地一体化巡检体系,让平安防护更高效。
日常巡逻提效率。在早晚交通高峰,无人机沿主干道自动识别车辆违停、加塞等违法行为,画面实时回传指挥中心,民警通过后台快速发送劝离或处罚通知,缓解地面执法压力;每晚的市体育公园内,无人机不仅传回操场全景画面,还通过广播提醒市民妥善保管个人财物,谨防电信诈骗。
人员密集区化解纠纷。在中凯商业街等夜市集中区域,无人机高空巡查能快速发现口角争执苗头,并将位置信息发送给地面警力,同时喊话“请保持冷静,文明沟通,切勿冲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特殊场景护安全。学生上下学时段,无人机与护学岗民警配合,形成“地面车巡+人巡+空中机巡”立体护学体系;辛村遗址周边,无人机借助红外热成像设备化身“夜间哨兵”,24小时守护文物安全;第十一届鹤壁樱花季期间,无人机低空当“引导员”、高空做“全景监测站”,助力活动有序开展。
“低空救援队”抢出应急处置黄金期
在应急方面,无人机又变身为“低空救援队”,在面对洪涝、火灾等突发情况时,以“一键出警”成为应急救援的“加速引擎”。
针对上峪乡、大河涧乡等山林区域,无人机借助AI技术自动识别烟雾、火星,结合红外热成像设备监测地表异常温度,即便是刚刚燃起的火星都能被及时发现,使火灾隐患在萌芽阶段得到有效处置;若遇人员溺水,AI锁定目标后,救生圈被自动精准投放至目标区域。
在防汛救灾中,无人机更显威力。汛期,如遇因强降雨导致积水、农田被淹等情况,无人机应急分队可第一时间升空航拍,清晰呈现积水深度、道路损毁情况及被困群众位置,为救援方案制定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在积水围困的村庄,无人机还化身“物资投递员”,精准投送救生衣、食品、药品等,并在夜间借助热成像仪快速定位受灾群众,曾实现3小时内辅助完成整村转移,效率比传统搜救提升3倍以上。
“民生服务队”延伸智慧便民触角
无人机的作用,还体现在多个领域。在守护群众生活中,无人机又成为“民生服务队”,用科技传递民生温度。
安全宣传全覆盖。今年夏天,淇河沿线无人机每日循环播报防溺水警示,发现有人擅自进入深水区、未成年人独自戏水,立即喊话制止,暑假里成功劝阻12起未成年人涉水危险行为;在淇滨区华夏南路等人员流动大的区域,无人机化身“移动反诈宣传员”,悬停空中喊话“陌生链接别点击,陌生来电要警惕,转账之前多核实!”,以新颖的方式增强群众的安全意识。
应急救助暖人心。在近日一场演练中,警方接到老人走失报警,因搜救区域地势陡峭,无人机迅速升空搜索并确定老人位置,民警通过机载喊话器安抚其情绪,最终成功将其营救。
目前,淇滨区已建成9座无人机自动机场,28架无人机在一线持续作业,防护网从繁华商圈延伸至偏远乡村,从景区覆盖到文物遗址等。
淇滨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无人机技术应用,延伸服务触角,努力打造低空经济全生态,用科技力量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