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县区动态

城市提质“焕新” 民生幸福“加码”——示范区十有城市建设成效系列报道之四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8日 10:49来源:鹤壁日报浏览次数:

晨光中老人在街角公园悠然打太极拳,放学后孩子们在儿童友好公园嬉笑玩耍,深夜小区物业管家及时处理居民报修……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一幅幅温暖的生活图景,正生动诠释着城市更新带来的幸福蝶变。

2024年以来,示范区紧扣群众需求,以城市设施提升行动为抓手,统筹推进公共服务优化、城市功能完善、物业服务升级,全方位激发城市活力,绘就宜居宜业新图景。

精准施策,织密公共服务幸福网

位于泰山路与淇水关路交叉口的口袋公园,曾经是一片闲置空地,如今已成为居民茶余饭后遛娃散步的好去处;南海公园、淇水樱华园内的匹克球场,则成为运动爱好者的活力舞台,欢呼声与击球声交织,奏响城市生活的欢快乐章。

示范区将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持续开展城市体检和更新行动,如今,汾河路、六盘山西二路南水北调段与祁连山路实现贯通通车;泰山路、淇水关路等17处城市道路、街角及渠化岛完成彩化美化,城区42条主次干道全线贯通,12个公园游园星罗棋布,建成8个城市驿站、21处智慧公交站亭、7处公共匹克球场地、2个儿童友好公园,城市公共服务能级持续跃升。

民生福祉的提升同样蹄疾步稳。教育医疗领域,一系列惠民工程加速落地:淇水关小学、骨科医院、仁康医院建成投用;古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稳步推进;2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3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1个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成投用,“15分钟健康服务圈”逐步成型。

创新驱动,打造物业服务新标杆

“每周都有便民服务,磨刀、洗地垫、洗车全都免费,住在这儿太舒心了!”7月12日,建业通和府小区居民刘进军谈及小区物业服务,难掩幸福笑意。如今,这样的贴心服务已成为示范区居民生活的常态。

围绕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示范区创新推出物业服务网格化、智能化、精细化、分秒化、人性化“五化”模式,推动物业服务从“基础保障”向“品质升级”跃升,为居民幸福生活加码。

在网格化管理方面,示范区构建起“网格员+社区+党员+物业”联动机制,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重点群体需求精准发力。以1号网格为例,专门为独居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上门送餐、每月义诊等服务;在智能化建设上,名门俏江南等12个小区建立智慧安防体系,借助高空抛物监测、电动自行车禁入电梯等智能设备,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率;同时,试点推行楼栋“管家制”,确保楼管第一时间响应居民诉求,实现服务分秒必达。

目前,示范区30家物业企业服务50个项目,城市小区专业化物业服务覆盖率达100%。通过“五化”模式的深入实践,物业服务正以更精细、更智能、更温暖的姿态,融入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提升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力量。

精细管理,走出城市治理新路径

为破解城市管理难题、推动治理效能升级,示范区创新推行“行走一线、马路办公”工作法,以“铁脚板”丈量城市、用实干担当破解治理难题,全力绘就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市容新画卷。

该工作法通过推动管理力量、服务事项、处置权限“三下沉”,构建起网格化管理体系,整合公用事业、城管执法、市场监管、公安交警等多部门力量,构建“发现—处置—反馈”闭环治理机制,形成“一条鞭”全要素管理模式。工作人员化身“城市管家”,每日深入街区巷道,秉持“一线发现、现场处置”原则,将占道经营、设施破损等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推动城市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变,推动城市品质、治理效能、功能承载能力全面升级,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让城市管理工作更规范、更长效。

针对店外经营、流动摊贩占道、私拉乱挂、乱贴小广告、非机动车无序停放等市容顽疾,示范区以“铁脚板”路长制为抓手,开展多轮市容秩序集中整治行动。执法人员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对违规行为依法依规查处,同步引导商户落实“门前五包”责任,推动商户从“被管理者”向“治理参与者”转变,形成共治共享新局面。如今,“铁脚板”路长制正成为示范区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引擎,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从设施建设到服务升级,从民生保障到精细治理,示范区正以实干担当书写城市高质量发展答卷,让幸福底色更浓、发展动能更强。